Accessibility links

Breaking News

反映美國理想與制度的社論:2025年總統日


這幅畫描繪了喬治華盛頓於 1789 年 4 月 30 日就職典禮當天乘駁船抵達紐約的情景。 (美聯社照片)
這幅畫描繪了喬治華盛頓於 1789 年 4 月 30 日就職典禮當天乘駁船抵達紐約的情景。 (美聯社照片)

以下是一篇反映美國理想與制度的社論:

2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一是美國的總統日。這一天最初是為了紀念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,自從1969年以來,這一天也向亞伯拉罕林肯總統表達敬意。如今,這一天向美國的所有總統致敬。

把這一天當作特殊日子始於在2月22日慶祝喬治華盛頓的生日。華盛頓比同時代的任何人物發揮的作用都要大,他引導美國走向未來,經歷了獨立戰爭及戰後時期,這場持續六年的衝突結束了國家開端時的殖民地狀態,並讓國家走上代議制民主的新道路,

的確,華盛頓經常被稱為國父,這不僅因為他是一位成功的軍事領袖。事實上,他戰後卸去戎裝之後的作為,為所有步追隨他的腳步擔任美國最高職務的人創下了先例。

他讓國家在財政上站穩腳跟,領導年輕的美利堅合眾國度過了陣痛,很快就誕生出一個穩定、民主與合法的政府。喬治華盛頓擔任了每屆四年總共兩屆的總統之後自願離職,確保把權力和平移交給繼任他的民選領袖,以此為未來所有的總統樹立了重要先例。

如果沒有華盛頓的引導,美國很有可能不會發展成為像今天這樣的國家。同樣,2月12日出生的亞伯拉罕·林肯引領美國走出了南北戰爭,這場內戰原本很有可能輕易地讓國家分裂。然而,林肯能夠聚合北方諸州的民意,在廢除奴隸制的必要性方面凝聚政治共識,這導致了分離的諸州被擊敗,並最終讓國家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。

在南北戰爭之前,美國祇是這樣一個國家:由政治強大的實體組成的一個集合體,團結在一個相對虛弱的中央政府之下,而經歷了四年血腥戰鬥脫穎而出的國家,團結屹立在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之下。

喬治華盛頓和亞伯拉罕林肯是戰時領袖,他們體認到,人民團結在一個強而有力的政府之下,有著不可或缺的必要性。美國可以誇口湧現了不少傑出的領導人,--而且坦白說,也有少數不那麼理想的領導人--然而,沒有任何人的影響力比得上喬治·華盛頓和亞伯拉罕·林肯。

今天,我們慶祝他們留給我們的記憶,並向那些兩百多年維持著他們的傳統的人表達敬意。

XS
SM
MD
LG